首頁 > 同維新訊 > 侵佔遺失物是犯罪嗎?一文看懂侵占遺失物罪構成要件與自保方式

侵佔遺失物是犯罪嗎?一文看懂侵占遺失物罪構成要件與自保方式
  • 全文

    走在路上,突然發現地上有個錢包,您會怎麼做?許多人可能認為「撿到又不是偷竊」,便不以為意地將其收進口袋。然而,這個看似無害的舉動,卻可能讓您在不知不覺中觸犯刑法。

     

    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刑法中的「侵佔遺失物罪」,從法律定義、構成要件到刑責,為您建立清晰的觀念,並解析實務案例,幫助你了解法律責任、避免誤觸紅線。

     

    (相關案例:侵占等案件不起訴侵占案件不起訴侵占案件不起訴)

     

    (延伸閱讀:販賣毒品案件如何爭取無罪?實務常見無罪判決理由遇到車禍怎麼辦?可以主張甚麼賠償?車禍案件需要請律師嗎?一次搞懂車禍程序及賠償項目)

     

     

     ▶ 文章目錄

     一、什麼是「侵佔遺失物罪」?

     二、侵佔遺失物罪的成立關鍵:五大構成要件

     三、法律責任與刑度

     四、侵佔遺失物、普通侵佔、竊盜,三者差在哪? 

       五、常見問題 Q&A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一、什麼是「侵佔遺失物罪」?

    所謂的「侵佔遺失物罪」,指的是行為人明知某物品是他人遺失的,卻沒有歸還或送交警察機關,反而產生了將其佔為己有的行為。這個罪名的核心在於,行為人最初是「和平地」取得財物,而非透過偷竊、搶奪等非法手段,但事後卻心生歹念,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。

     

    根據刑法第 337 條規定:

    「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,而侵占遺失物漂流物或其他離本人所持有之物者,處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。」

     

    法條中的保護對象,除了最常見的「遺失物」(如掉在路上的錢包),還包括:

    • 漂流物:例如被海浪沖上岸的貨物、木材等。
    • 離本人所持有之物:指物主並非「遺失」,而是暫時脫離其支配,例如忘在計程車上的手機、放在咖啡廳桌上去上廁所的筆電等。

     

    二、侵佔遺失物罪的成立關鍵:五大構成要件

    在司法實務上,要成立侵佔遺失物罪,並不是撿到東西沒馬上還就一定成立。檢察官和法官會審查以下五個構成要件是否都已滿足:

    1.和平取得占有

    行為人必須是「和平地」取得物品的占有,而不是透過偷竊或搶奪。常見如在路上撿到、在公共場所發現他人遺留的物品,這些都屬於合法地暫時持有該物品。

    2.該物為他人所有

    該物品必須明確屬於「他人所有」。無論是現金、手機、信用卡或證件,只要能夠證明有原失主存在,且行為人也清楚這不是自己的東西,就符合此要件。

    3.具備「不法所有意圖」

    這是本罪最關鍵的主觀判斷標準。如果拾得人只是暫時保管、正在尋找失主或正要送往警局,那麼他並沒有據為己有的意圖,也就不會構成犯罪。反之,如果他想據為己有,並因此將物品藏匿或使用,那就具備了犯罪的主觀意圖。

    4.發生具體的「侵佔行為」

    行為人必須有具體的侵佔行為,例如:將撿到的手機關機並拔掉 SIM 卡、將錢包裡的現金花掉、將物品拿去變賣或送人,或在失主詢問時謊稱沒撿到等。

    5.無正當理由或法律依據

    如果行為人可以提出合理的解釋,例如失物上完全沒有任何聯絡資訊,導致無法聯繫失主,或因故正要送交警局等,就有可能不成立犯罪。但這類主張仍需由法院判斷是否合理。

     

    馬上預約法律諮詢

     

    三、法律責任與刑度

    • :依刑法第 337 條規定,處「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」,沒有有期徒刑或拘役。
    • 非告訴乃論:本罪屬於「非告訴乃論」(俗稱公訴罪)。這意味著,即使失主後來表示不願追究,只要檢察官認為犯罪事實明確,依然有權力主動偵辦並起訴。

     

    四、侵佔遺失物、普通侵佔、竊盜,三者差在哪?

    這三種罪名都涉及「非法將他人之物據為己有」,但關鍵的差別在於「取得財物的方式」。

    • 竊盜罪(刑法第 320 條):趁人不備,主動破壞他人對財物的持有。例如:從別人的背包裡偷走錢包。
    • 普通侵佔罪(刑法第 335 條):基於合法關係已經持有他人財物,事後才變心想據為己有。例如:幫朋友保管筆電,卻拿去網拍賣掉。
    • 侵佔遺失物罪(刑法第 337 條):偶然拾得他人遺失物,事後才變心想據為己有。例如:在公園撿到手機,帶回家自己用。

     

    五、常見問題 Q&A

     

    Q1. 我撿到東西了,到底該怎麼辦才對?

    建議您採取以下步驟:

    1.立即送交警察機關:將拾得物送到附近的派出所或警察局,並填寫相關單據,就能完成法律上的通知義務。

    2.留意自身權益:根據民法第 805 條,拾得人可以向失主請求不超過財物價值十分之一的報酬。您可以在交給警察時,一併表示此意願。

     

    Q2. 只是把撿到的手機關機,也算侵佔嗎?

    是的,可能性很高。 因為「關機」或「拔除 SIM 卡」這個動作,在客觀上會阻斷失主透過電話尋找手機的可能,很容易被司法機關認定是為了將手機據為己有的「侵佔行為」的開端,從而具備了不法所有意圖。

     

    Q3. 撿到東西多久沒還,才會算犯罪?

    法律上沒有「幾天內要歸還」的硬性規定。成立犯罪的關鍵不是時間長短,而是您是否已經產生「不法所有意圖」,並做出相應的侵佔行為。即使只撿到幾小時,但若已將裡面的錢花掉,就可能構成犯罪。反之,若因忙碌而隔天才送警局,只要能提出合理解釋,未必會成罪。

     

    Q4. 如果失主後來找到我,說不追究了,是不是就沒事了?

    不一定。 如前文所述,本罪是「非告訴乃論」,即使失主本人願意和解、原諒您,檢察官仍可根據證據決定是否起訴,但有和解可以爭取緩起訴的空間,建議與律師討論處理方式。

     

    同維法律事務所提醒您,如果不幸遭遇法律問題,請儘速尋求專業律師從旁協助、分析利弊,並探求對您最有利的解決方向,這樣才能將訴訟風險降到最低。

     

    馬上預約法律諮詢

     

    #侵佔遺失物罪 #刑法第337條 #侵佔罪 #侵占遺失物罰金  #桃園律師 #桃園刑事律師 #刑事律師 #刑事律師推薦

     

     

  • Q&A

    • 提問者稱呼
    • E-mail
    • 留言內容
    • 驗證碼
上一頁
PAGE TOP